NEWS
國畫的主要流派如下:
- 黃派:又稱 “黃筌畫派”“黃家富貴”,在中國花鳥畫史上占據重要地位。成熟于五代西蜀的黃筌,光大于宋初的黃居寀。黃筌為宮廷畫家,多寫宮苑中的奇花怪石、珍禽瑞鳥,勾勒精細,設色濃麗,不露墨痕,畫成逼肖其生,代表了晚唐、五代、宋初時西蜀和中原的畫風,成為院體花鳥畫的典型風格。
- 徐派:又稱 “徐家野逸”,簡稱 “徐派”,是五代花鳥畫兩大流派之一。代表畫家為南唐的徐熙,他雖為江南一布衣,但志節高尚,放達不羈,多狀江湖,所繪的汀花野竹、小鳥淵魚、草木蟲獸,皆妙入造化。所作花木禽鳥,形骨輕秀,樸素自然,清新淡雅,獨創 “落墨法”。其作品注重墨骨勾勒,淡施色彩,流露瀟灑的風格。徐氏的筆墨技巧對后世影響很大,后經多人發展,成定型的水墨寫意花鳥畫,與黃筌的花鳥畫派相互競爭,影響了宋、元、明、清千余年的花鳥畫壇。
- 南北宗:明代書畫家董其昌把從唐至元的著名山水畫家分為南北兩個派系。北宗以李思訓父子著色山水為代表,流傳而為宋之趙干、趙伯駒、趙伯骕,以至馬遠、夏圭輩;南宗則從王摩詰(維)始用渲淡,一變勾斫之法,其傳為張璪、荊浩、關仝、董源、巨然、郭忠恕、米家父子(芾、友仁),以至元之四大家(黃公望、吳鎮、倪瓚、王蒙)。但這一說法與山水畫家師承演變的史實不盡符合,且有崇 “南” 貶 “北” 之意,明末清初畫壇群起附和,影響甚大,形成了以 “南宗” 為 “正統” 之見。
- 北方山水畫派:產生于五代北宋間,宗師為關仝、李成、范寬。關仝擅寫關河之勢,筆簡氣壯,景少意長,善寫秋山寒林、林居野渡等景;李成初師荊浩、關仝,后隱居山林,師法自然,常畫雪景寒林,多為北方景色,勾勒不多,皴擦甚少,惜墨如金,骨干自堅;范寬初學李成,繼法荊浩,后 “自立家法”,下筆雄強老硬。李、關、范之畫風風靡齊、魯,影響關、陜地區,實為北方山水畫派之宗師。
- 南方山水畫派:亦稱 “江南山水畫派”,產生于五代北宋間,宗師為董源、巨然。董源善畫人物、牛、虎、龍,尤工山水,寫江南風景,畫面不見高山疊嶂,而是峰巒晦明、林靡煙云等,表現了平淡天真的情趣,其構圖方法、筆墨技法為塑造江南景色均有創新;巨然山水畫師承董源,也擅畫煙嵐氣象和山川高曠的江南景色。此派以董源和巨然為一代宗師,世稱 “董巨”。米芾父子的 “米派云山” 也屬此派,南宋末法常(牧溪)和若芬(玉澗)等也屬南畫體系,至元代而大盛。
- 湖州竹派:以竹為表現對象,以宋文同、蘇軾為代表,尤以文同畫竹最著稱。因文同曾于湖州(今浙江吳興)任太守,故稱。元代張退之認為墨竹始于唐玄宗李隆基,吳道子、王維、李昂、蕭悅等也善畫竹,而至文同竹藝大進,其畢生畫竹。蘇軾稱其畫竹 “得成竹于胸中”,被畫史稱為湖州竹派的始祖。元以后,李衍、吳鎮、柯九思等復承其緒。
- 常州畫派:亦稱 “毗陵畫派”“武進畫派”,以花卉、草蟲寫生為勝。所繪花卉不用墨線勾勒,直接用彩色描繪,祖述于北宋初年徐崇嗣、趙昌的沒骨法。常州畫派自宋以來畫家云集,始于北宋毗陵僧人居寧,南宋元初于青言、于務道祖孫以畫荷著稱,明代孫龍擅畫潑彩寫意花鳥,清代唐于光以 “唐荷花” 和惲壽平的 “惲牡丹” 著名。惲壽平嘗言 “余與唐匹士(于光之號)研思寫生,每論黃筌過于工麗,趙昌未脫刻畫,徐熙無徑轍可得,殆難取則”,惲、唐花卉寫生,多空靈之感,是徐崇嗣沒骨法的繼承者。
- 米派:指宋代米芾、米友仁父子所繪之畫,畫史上稱 “大米”“小米”,或名 “二米”。米芾畫山水從董源變來,突破勾廓加皴的傳統技法,多用水墨點染,不求工細,自謂 “信筆作之,多以煙云掩映樹石,意似便已”。其子米友仁發展了米芾技法,用水墨橫點寫煙巒云樹,崇尚平淡天真,運筆了草,自稱 “墨戲”。
- 浙派:亦稱 “浙江畫派”,明代前期主要畫家戴進開創。戴進作畫受李唐、馬遠影響很大,取法南宋畫院體格,擅山水、人物、花果、翎毛,畫藝很高,風行一時,從學者甚多,逐漸形成 “浙派”。后江夏人吳偉學戴進而更為豪放,也有不少人追蹤他的畫風,又形成浙江派的支流 ——“江夏派”。浙派、江夏派的著名畫家有張路、蔣三松、謝樹臣、藍瑛等。明代中葉后,吳派興起,主宰畫壇,至明末 “浙派” 不再出現于畫壇。
- 吳門派:亦稱 “吳門畫派”,明代沈周與其學生文征明,畫山水崇尚北宋和元代,與取法南宋的 “浙派” 風格不同。它盛行于明代中期,從學者甚眾,著名的有文伯仁、文嘉、陳道復、陸治、錢毅等。他們都是蘇州府人,蘇州別名 “吳門”,故稱。吳門派在當時畫壇占有重要位置。
- 嶺南派:亦稱 “嶺南畫派”,廣東地處五嶺之南,明清以來此地畫家不下千人。開創嶺南一帶畫風的是明代著名畫家林良,他擅畫花果、翎毛,著色簡淡,備見精巧,常以水墨為煙波出沒,鳧雁嚵唼容之態,清淡有致,其水墨禽鳥、樹石筆法放縱簡括,遒勁飛動,有類草書,墨色靈活,并繼承了南宋院體畫派,遂另開寫意之一派,為明代院體花鳥畫的代表,也是近代嶺南畫派的先驅者。現代的番禹人高劍父、高奇峰及陳樹人早年均師從居廉,高氏兄弟及陳氏三人后曾留學日本,進修畫藝,引進西洋畫技法,作品題材多寫中國南方風物,在運用中國畫傳統技法的基礎上,融合日本南畫和西洋畫法,注重寫生,創造了色彩鮮艷明亮、水份淋漓飽滿、暈染柔和勻凈的畫風,他們被稱為 “嶺南之杰”,對廣州地區的繪畫影響很大。